查看原文
其他

工匠精神 | 数控大赛冠军陈月:8年,从航天新兵到全国冠军

陈月

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

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

他是舞蹈方阵“护卫队”队员

第一次见到飞航导弹的他

兴奋、激动

也正是这次相遇

让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他加入三院159厂,接触飞航导弹,开始从事导弹零部件的加工工作。从此,他扎根机加车间,精耕细作。干中学,学中赛,以赛促技,以技惠人。






国庆阅兵,与导弹结缘



2009年国庆阅兵,当时正在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读二年级的他,因为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入选了国庆阅兵舞蹈方阵“护卫队”。彩排时,他首次近距离接触到了飞航导弹。夜晚的长安街,灯光璀璨,一辆辆发射车载着一排排导弹,威武壮观。“我看到的导弹,它又大又长!”这是他对导弹最直接的感观。这一幕在他的脑海里反复出现,又大又长的导弹也开始让他魂牵梦萦,他知道这是国之重器,此刻航天梦的种子在他心里深深埋下。阅兵结束了,他回到学校,学习更加勤奋努力了。当时选择机加专业时,就是因为喜欢操作。他在实训车间第一次见到机加设备并亲手抚摸后,就对这个能加工金属的“大家伙儿”充满了好奇。在看到一个个满是毛刺的粗毛坯,经过机床加工处理后变成光滑铮亮的零部件时,他觉得太神奇了!从此对于机加操作的兴趣更浓。业余时间,他喜欢将一些毛坯料加工成手串、戒指、葫芦等精巧的物件,日积月累中,练就了一双巧手。
然而巧手的炼成源于他爱钻研的性格和儿时母亲的鼓励。儿时的陈月便酷爱机械玩具。然而这些玩具往往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牺牲”在他的醉心“解剖”下。最初拆完后,零件总是多一大堆儿。母亲从不责怪他,笑着把玩具收起来,再买一些同样的玩具,而他便又开心的“解剖”起来。拆卸的多了,他就清楚这些玩具的构造了,组装后多余的零件就越来越少了。后来玩具零件拆卸后,他可以进行完美重组,母亲也笑着把最初拆坏的玩具拿出来,他重新组装,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改装。






坚守初心,加入航天



2013年4月,由于对机加工作的热爱和航天事业的向往,刚毕业的陈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159厂。当第一次进入车间时,看到车间内一台台先进的设备,流动的生产线,还有待加工的高端产品,一丝不苟操作的师傅们……他发自内心的觉着震撼。
这样的环境感染着他,激发了他的热情。他操作的第一台设备是落地镗铣床,在这之前他没有操作过。他的师傅周爱国对这个设备的操控程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铆足了劲跟着师傅学,边学边干边钻研,从不会加工产品到能生产合格零件仅用一周时间。
遇到难题,他会和同事们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对图纸上的每一个尺寸认真核对,对夹装部位的力矩严谨探讨,对工艺的每个细节反复确认,对加工的操作顺序不断在头脑中推演......“灵光一现,换个方法干!”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所以往往刚刚结束讨论,他便一溜烟儿的又跑到自己的工位上,去验证刚才突如其来的“灵感”了。
因为加工技术提升较快,他被调到铣工二组,承担当时分厂仅有的一台精密加工设备——卧式数控加工中心,负责特定研制型号产品加工,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卧式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的产品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所加工的基本都是大型关重产品,所以在工作中他总是主动多花些时间去了解图纸、熟悉工艺、研究夹装......每个环节都时刻小心谨慎,对设备操作方式深入了解,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故障的提前应变,保证各项产品任务顺利完成




匠心铸就高质量产品



“国庆前必须拿下这个任务!”2020年9月上旬,陈月接到一个“硬骨头”任务。此任务涉及型号总装进度,时间紧、难度大,他立刻开始研究图纸、工艺、夹装、操作等细节,制定了可行方案,改变传统加工方法,刀具选择上从最初的球头铣刀变成直径80的T型刀,使加工进刀位置从临近的一个侧方孔位变成了直接从加工孔位本身进入,为了万无一失,他所在班组决定24小时值守岗位上,吃饭、午休都是在机床旁,紧盯加工状态,一旦有问题要立即停机。最终,加工需要时长从48小时降为了12小时,产品在10月1日凌晨1点成功交付。“航天人研制的产品是要上天的,不能有丝毫马虎,质量上不能有丝毫缺陷,干五年是这个态度,干十年是这个态度,干一辈子也是这个态度!”在某次加工任务中,待加工的产品为大型非回转体连接舱,大端直径达1400mm,长度764mm,内外形加工通常采用四轴机床加工他通过对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决定采取多段连接、延长加长杆的方式,使刀具加工深度延伸至700mm,通过逐段减小切削深度的方式保证加工刚性最终实现内外形四轴特征在三轴机床上加工,不但保证了产品特性,还使生产效率提高50%,并且外形精加工实现由传统球头刀逐层加工改为立铣刀加工,使外形面加工效率提高近10倍,且表面质量保持良好。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正是他和班组始终努力的方向






赛场验证一流航天技术



在收到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通知时,陈月是比较犹豫的。“我能行吗?”“浪费了厂里的参赛机会怎么办?”......一时间,有机会参加全国比赛的欣喜和害怕影响集体荣誉的焦虑齐齐涌上心头,在踌躇与彷徨间,师傅和朋友的话坚定了他参加比赛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完全具备获得名次的能力!”已经历过比赛拿到全国冠军的贺潇强给他加油鼓劲。“好好比,你能行!”言辞恳切,眼神坚定,他的卧式加工中心师傅杨孟勇鼓励他。回忆起自己在厂里经历的种种,他收拾行装、奔赴赛场,心中坚定了信念“厚积薄发,定能取胜!

赛前,陈月做足了准备,在操作流程和策略上都提前做了详细演练,甚至提前研究了一些快捷有效的技术方法,比如比赛要求用3D测头测量规定尺寸,涉及3D测头的标定与校正,他特意花半天时间研究测头标定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得出规律:“标定3次既可保证尺寸精度,又可减少多次标定时间的浪费,并且工件质量满足要求”。


比赛在5月21日下午举行,在高手云集的全国数控赛事,稍有失误就会与奖杯失之交臂。比赛进行到下午5点半,在上交任务时,他突然发现一个工件3D模型无法显示。在与裁判沟通后,请求了技术支持,却并没有让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过去了十分钟,他们及时调整策略,先去完成其它任务,保证规定时间内将剩余任务完成。事实证明这样的临时调整是正确的,陈月在完成自己所属任务后,最后通过自己重新作图弥补了设备3D模型无法打开的问题,在距比赛还剩半个小时,任务全部成功 完成,陈月和队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看到每个评判的任务项都画上了对号时,他俩相视一笑,两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未见过加工如此标准的零件!”裁判也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从航天新兵到全国冠军,从初心萌发到为国铸剑,精益求精是他不变的追寻,强军报国是他永远的梦想,纵然前方布满荆棘,他也会不断锤炼本领,追求卓越,以一颗匠心,在航天筑梦之路上绽放青春之花。



 END



来源 | 159厂

文字 | 陈涛 姜向东

编辑 | 殷允长 心鹰

往期回顾


● 巩固提升“稳”的态势  积蓄加大“进”的力量  三院召开经营工作例会

● 三院产品助力首单“太空快递”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学习进行时 |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重磅!智慧防灾与应急行业工程技术中心揭牌!


三院微信矩阵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